學院前身為1975年成立的物理系,2008年更名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是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曆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405人,其中本科生1310人,碩士生95人。
現有教職工90人,專任教師7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50人,碩士生導師55人,博士學位、碩士學位者占青年教師總數的100%。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5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學者1人,湖北省傑青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舉工程1人,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2人。
開設有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四個本科專業。“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理學專業1977年獲批湖北省品牌專業,2021年通過國家師範專業二級認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自2021年與美國菲迪大學合作辦學,培養具有國際工程專業認證的複合型工程人才。
光學工程學科于2010年獲批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2011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2023年被遴選為新一輪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設有光學工程、課程與教學論(物理)2個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和電子信息、學科教學(物理)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依托該學科,2023年成功申報獲批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微納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先進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光電技術與材料和物聯網智能節點等3個黃石市重點實驗室,量子信息與光纖傳輸理論和實驗研究、基于飛秒激光直寫微納結構和制作量子器件的光場調控及應用研究2個湖北省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擁有教科研實驗室52間,面積48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000餘萬元。學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依托學科團隊,近五年獲批科研項目6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項目20項,總經費2000餘萬元;學科團隊與企業簽訂有效合作合同80餘項,合同金額2000餘萬元;獲得授權國家專利60餘項;發表SCI學術論文300餘篇;科研創新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科技進步三等獎等。
擁有電工電子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學教研室是湖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物理類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是省級教學團隊;《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學》《光量子行走虛拟仿真實驗》是湖北省一流課程。學院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近年來完成各類教研課題20餘項,獲得全國電子信息實踐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在立足學科自身發展的基礎上,緊密聯系鄂東南經濟區的發展,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創新,為本地區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學科團隊在“光電器件”“光電儲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傳感器網絡”“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五個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技術攻關、團隊建設、成果轉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得到企業充分肯定。目前有17人次獲得“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師下企業”項目資助,10餘位教師被聘為黃石市企業“科技特派員”“科技副總”、湖北省院士專家企業行、“博士服務團”成員。長期與武漢、黃石等地區的光電子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與産品開發,并将成果轉化應用于軍工企業産品生産中,産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組織學生參加科研立項、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近5年,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300餘項,在全國教師技能、微課、創課比賽中獲國家級獎10餘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考研率20%以上。學院為國家輸送了一批拔尖創新型人才,大批師範生紮根基礎教育一線,其中40餘人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正高級、特級教師、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