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永利概況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



01

學院簡介


學科專業


學院現開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擁有光學工程、課程與教學論(物理)2個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和電子信息、學科教學(物理)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物理學”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77年物理學專業獲湖北省品牌專業,2019年物理學專業獲批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湖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021年“物理學”通過國家師範專業二級認證;2021年“電子信息工程”與美國菲迪大學合作辦學,培養具有國際工程專業認證的複合型工程人才,同年獲批湖北省高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002年學院獲批設立湖北省“楚天學者q”特聘教授崗位;2003年《電磁學》被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2023年《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學》《光量子行走虛拟仿真實驗》獲評湖北省一流課程;2003年和2020年學院獲批湖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專任教師7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50人。專任教師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5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學者1人,湖北省傑青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1人,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2人。專任教師中碩士生導師55人,博士學位、碩士學位者占青年教師總數的100%。


科研教學

學院光學工程學科于2010年獲批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2011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2023年被遴選為新一輪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依托該學科,2023年成功申報獲批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微納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學院擁有電工電子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先進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光電技術與材料和物聯網智能節點等3個黃石市重點實驗室,量子信息與光纖傳輸理論和實驗研究、基于飛秒激光直寫微納結構和制作量子器件的光場調控及應用研究2個湖北省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學院擁有教學科研實驗室52間,面積48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000餘萬元。學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依托學科團隊,近五年獲批科研項目6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項,省部級項目20項,總經費2000餘萬元;學科團隊與企業簽訂有效合作合同80餘項,合同金額2000餘萬元;獲得授權國家專利60餘項;發表SCI學術論文300餘篇;科研創新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學院鼓勵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近年來完成各類教研課題20餘項,獲得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全國電子信息實踐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政府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社會服務

學院在立足學科自身發展的基礎上,緊密聯系鄂東南經濟區的發展,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創新,為本地區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學科團隊在“光電器件”“光電儲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傳感器網絡”“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五個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技術攻關、團隊建設、成果轉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得到企業充分肯定。目前有17人次獲得“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師下企業”項目資助,10餘位教師被聘為黃石市企業“科技特派員”“科技副總”、湖北省院士專家企業行、“博士服務團”成員。長期與武漢、黃石等地區的光電子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與産品開發,并将成果轉化應用于軍工企業産品生産中,産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培養水平

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組織學生參加科研立項、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近5年,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300餘項,在全國教師技能、微課、創課比賽中獲國家級獎10餘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考研率20%以上。學院為國家輸送了一批拔尖創新型人才,大批師範生紮根基礎教育一線,其中40餘人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正高級、特級教師、中學校長。

02

專業簡介



物理學

師範類 學制4年

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

面向全國,立足湖北,緻力于培養富有高尚師德與教育情懷、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紮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先進的物理學教育理念、全面的中學物理教育教學能力,較強的班級管理和綜合育人能力,具有教育創新意識、溝通合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學物理教師。

專業優勢>>>>

本專業是學校曆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已通過國家師範專業二級認證,是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湖北省品牌專業,擁有2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湖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物理學教研)。本專業以師範生科技創新能力和物理教學技能兩種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标,實現地方、高校、基礎教育機構三方協同培養,以課程體系為支撐、特色項目活動拓展為培養途徑的新型理科師範生科技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專業建設逐步形成“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課程建設為重點,立足師範、面向社會、拓寬基礎、提高能力,培養創新人才”的優勢和特色。

核心課程>>>>

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物理學科的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量子光學、量子信息、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等核心主幹課程,另一類是教師教育類課程,如中學物理教學技能訓練、物理專業微課設計與制作、中學物理實驗研究、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等課程。

畢業去向>>>>

本專業有較強的社會适應性,近幾年物理學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3%以上。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是讀研、省、市、縣重點中學、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其中,2017年到教育部門的就業人數(含讀研)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為71.6%,2018年占66.6%,2019年高達79%,2020年達到71.1%,就業方向符合物理學師範專業培養目标,就業質量一直都比較高。畢業生既具有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也具有在物理探測技術、新能源物理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從事高科技開發的實際業務能力,适合在科技、環保、教育、政府等行業從事科技開發、生産和管理,畢業後可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另一部分學生考取研究生繼續學習深造,該專業學生所特有的專業素養,使他們具有持久的專業發展後勁和較強的開拓能力,因而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電子信息工程

中外合作辦學 學制4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

本專業是我校與美國菲迪大學(FDU)采取4+0和3+1模式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旨在融合兩校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領域人才培養中的優勢,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的開發、維護、運營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熟悉國内外電子信息文化及電子信息行業操作規則和程序,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專業優勢>>>>

1.注重英語培訓、強化英語教學。通過多渠道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把學生培養成既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又在知識體系結構上具有廣闊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在就業或升學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2.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方案是由中美雙方共同制定,部分專業課程由美方教師授課。

3.本項目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出國留學渠道。本項目内學生學業成績GPA和英語水平達到美方留學條件,可在三年後赴美方留學。美方認可國内修讀學分,并為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

核心課程>>>>

數字系統設計、模拟與數字控制、信号與系統、高級工程編程、數字信号處理、管理與工程經濟分析、電子學(II、III)、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微處理器系統設計、通信系統、電子工程項目、工程編程語言、大學物理、工程統計與可靠性分析、數字電子技術、高等工程數學、電磁場與電磁波部分主幹課程采用雙語或英語授課,三分之一的主幹課程由美方教師承擔。

畢業去向>>>>

畢業後可勝任電子和信息類高技術企業的技術和管理崗位,能夠從事智能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制造、開發和推廣工作,從事電子信息生産與應用領域中的質量監督、設備維護工作,或者從事技術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可以申請電子、通信、計算機等專業的研究生課程,赴世界一流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學制4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

本專業以培養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标,在專業知識要求方面,系統地掌握集成電路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EDA工具,具備堅實的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和相關創業能力,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理論知識、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強,具備多學科視野和國際競争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能獨立進行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與測試分析的工程開發能力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的工程技術與科研高級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可以在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從事科研工作。

專業優勢>>>>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多數教師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留學經曆,教學科研能力強;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平台,學生實踐和科技創新保障體系完備;電子信息産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作為造“芯”産業的核心專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的專業技術人才非常缺乏,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就業和發展前景。

核心課程>>>>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CMOS數字集成電路設計、CMOS模拟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工藝原理、硬件描述語言、嵌入式系統及應用等課程。

畢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工業類企業從事工程技術、技術開發、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應用、系統集成工程、電子技術研發、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IT類企業從事程序開發、軟件工程、硬件工程等工作,或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學制4年 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定位>>>>

本專業以培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為目标,在專業知識要求方面,系統地掌握光電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實踐能力,具備堅實的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基礎、工程實踐能力和相關創業能力,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理論知識、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強,具備光學、電學、光電子學等多學科視野和國際競争力的複合應用型人才,能獨立掌握光電檢測與傳感探測技術、探索光電轉換新原理、設計與制備新型光電子器件,培養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與科研素養的高級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可以在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從事科研工作。

專業優勢>>>>

1.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永利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一級學科碩士點光學工程的人才培養搖籃,學生考研率高。

2.本專業擁有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微納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在建省級平台,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型高效光電轉換新原理、設計制備高效光電轉換新材料、研發新一代光電器件及集成技術、光電檢測與網絡技術、光電子器件與傳感探測技術、新型光電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等,對接湖北省51020産業體系,就業前景廣闊。

3.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資源完善,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平台,學生實踐和科技創新保障體系完備,近年人才培養成果豐碩,2019級和2020級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發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論文10篇,其中3篇SCI;取得A類學科競賽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7項;獲批國家級大創項目2項,省級項目4項;獲得校級科研立項和大學生優秀成果獎12項。

4.光電信息産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作為光電産業的核心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人才非常缺乏,畢業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核心課程>>>>

光電子技術基礎、光量子理論基礎、應用光學、物理光學、單片機原理、信号與系統、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光纖通信原理與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光電傳感技術。

畢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工業類企業從事激光技術、光纖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光電檢測和傳感技術、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IT類企業從事軟件、程序和硬件的研發工作,或考取光學工程、物理學或電子信息類研究生繼續深造。


03

學院風采


創新創業


教學實踐

科技創新

社會實踐

學風建設

學科競賽

志願服務

04

學院特色

對外合作交流

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平台

校企合作

05

考研錄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