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下午14點,物電學院何俊康、曹慧雲老師為學院師生開展學術報告交流會,交流題目分别為:雙光子到輕介子對大角度散射的唯象研究和雙玻色子交換和湮滅效應,帶動了學生以及老師學習和交流的學術氛圍。
何俊康老師主要就雙光子到輕介子對大角度散射的唯象研究展開描述:
作為最簡單的強子散射過程之一,雙光子湮滅到輕介子對過程為理解QCD的微擾和非微擾性質提供了一個理想平台。由于初态光子簡單和可控,且強相互作用僅涉及末态粒子,使得在這類過程中能很好地探究輕介子的産生機制,同時在相應的大角度散射過程中能很好地揭示輕介子的内部結構信息。目前,雙光子到輕介子對的大角度散射在中高能區的散射機制依然存在較多争議。我們的工作利用微擾QCD方法嘗試研究清楚在這類過程中硬機制貢獻占主導的能量區域,利用依賴橫向動量的因子化同時考慮橫向動量效應及高扭度修正,并進一步探究不同過程中物理機制的差異。
曹慧雲老師主要就雙玻色子交換和湮滅效應展開:
高精度測量和精确檢驗在粒子物理甚至原子物理中逐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從這些高精度的實驗數據中抽取出物理量,需要提高相應的理論計算精度。目前,粲誇克偶素的能譜、π 介子和質子的形狀因子依然是量子色動力學(QCD)中比較熱門的問題。在精細讨論這些物理量時,需要考慮雙玻色子交換效應。基于現在的理論和實驗現狀,我們具體研究了雙膠子湮滅效應對1S0和3PJ重誇克偶素态能譜的修正,以及ep → epπ+ 中的雙光子交換(TPE)效應。